区域公用品牌为什么不让用?
作为产值超35亿元的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品牌保护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2023年,安吉茶叶站发起数十起商标侵权诉讼,称一批安吉茶农和经营户所售茶叶未获商标授权,却直接以“安吉白茶”名义销售。安吉茶农困惑,自己拥有茶园,是正宗的安吉白茶茶农,为什么唯有获得茶叶站授权,所产茶叶才能叫“安吉白茶”?
面对部分茶农的困惑,安吉政府部门人士认为,对本地茶农,打击不是目的,目的是普法教育,而终极目的是保护“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这也是为了茶企和茶农的利益。
从市场消费习惯的角度来看,这种普法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为了给安吉白茶在市场上建立一套更具公信力的消费者辨识体系,只有让消费者更简单更有效地鉴别正宗的安吉白茶,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消费者与安吉白茶生产销售主体之间的信任桥梁,使安吉白茶这片共富“金叶子”越擦越亮。
安吉白茶创新设立了“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安吉白茶品牌管理办法,推行“一码四标一监制”。2019年起,超级码科技股份即协助安吉白茶产业利用数字赋能建立原产地信息数据库,对县域范围的白茶园开展电子测绘及实名登记确权,在此基础上推广实施安吉白茶防伪追溯码;获得品牌商标授权的企业(个人),可在经统一招标确定的定点印制企业订购安吉白茶包装进行销售。
区域公用品牌保护并非只是为茶农、茶企设置规则,将解决问题“矛头”对准本地茶农,而是为了在根本上确立原产地正品的绝对权威,从而增强区域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共同富裕。
区域公用品牌为什么需要保护?
叫得响更要护得好。区域公用品牌面临的困境,首当其冲的是市场秩序混乱,劣币驱逐良币。倘若假茶填满市场,“金叶子”就会变成一堆废铜;其次,产业品牌分散,面临影响力不足、产销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信任度低等等。加之,如今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区域品牌难以脱颖而出。
在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保护进程中,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协助主管部门布局安吉白茶产业大脑建设,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开发安吉白茶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形成从生产、流通到品牌赋能的全程数字化闭环,赋能安吉白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01茶园确权,确立原产地权威
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一张图”场景规划,测绘全县20.06万亩茶园数据图,精准确定1.7万户茶农的茶园位置,并“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将全县140家农资主体纳入系统,为每户茶农建立电子账户,茶农凭“码”交易、消费者扫“码”追溯、管理者凭“码”监管,安吉白茶实现全程全域可控可追溯。
02商标授权,严格管控
安吉白茶统一专用包装严格实行四标一码一监制”的“双商标”制管理,即包装物上同时有“安吉白茶”昌硕体文字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标志、企业商标或合作社商标,防伪码标贴(印有安吉白茶图形商标)以及安吉白茶协会监制。近年来,部分茶农未经授权擅自或不规范使用商标,也是常见的侵权类型。
获得“安吉白茶”商标授权的企业(个人),可在经统一招标确定的定点印制企业订购安吉白茶包装,同时政府也积极回应茶农对正版包装的更多个性化需求,自主制作包装需经过安吉白茶协会审核批准。
03标识管理,按量发放
已订购安吉白茶包装的企业(个人),凭安吉白茶包装订购数量以及茶叶总量于“安吉白茶生产服务”应用中预先申请,至安吉白茶集中服务点申购领取相应数量溯源码,实现一盒一溯源码。
在茶交易应用中,通过全省浙农码安吉白茶大数据交易平台,每户茶农建立独立的电子账户,茶农茶企凭码交易,以土地确权及物联网设备设施、GIS技术等多重手段进行产量预估,以码控制交易数量及账户余量,实现总量可控,解决品牌数字化保护问题。
04区块链溯源,品质背书
在茶品牌应用中,以超级码“满天星”区块链认证为安吉白茶品质溯源做背书,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等特点,将白茶从种植、生产到仓储、流通所有环节的各种信息整合写入区块链,从而保障整个产业的数据真实、安全、共享。
通过大数据,真正实现智能营销、精准推荐、精细化种植、风险控制、效率提升等价值,以区块链技术保护了区域公共品牌,解决了防伪追溯和数字化品牌化营销问题。
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特定地域内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品牌标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其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地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整体效益。
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行业协会强化自律管理,建立品牌标准;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品牌意识,维护品牌形象。只有多方协同,才能构建起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的长效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